2010年是全球经济复苏的第一年,各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随着经济的复苏也开始发生变化。2011年经济政策的退出将是困扰全球经济发展的最大问题。李向阳认为,由于当前全球经济政策的退出存在高度不确定性,2011年经济增长率将低于2010年。
与2009年各国齐心协力应对金融危机相比,2010年以来各国经济政策已经开始出现分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政策导向分歧越来越大。欧元区致力于紧缩财政赤字,美国对削减财政赤字则没有这么热心;二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政策导向的分歧也在加大。新兴市场经济体正在为率先复苏“付出代价”。
近期,美国计划重启“数量宽松货币政策”,力推本国货币贬值,全球汇率争端正在日益升级。李向阳指出,美国将“汇率战”的矛头指向人民币,实际上美元才是此次全球“汇率战”的始作俑者。通过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预计未来一年美国将增发1.5 ~2万亿美元,这将直接导致国际金融市场对美元贬值的预期增强,日元、欧元尤其是新兴经济体本国货币升值。由于预期美元贬值,其他国家已经开始做出反向调整。预计短期内美元将继续走弱,日本央行虽然会追随美国采取包括宽松货币政策在内的小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但日元仍会维持强势,欧元则会低位走强。随着“汇率战”的升级,2011年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也随之加大。美国为实现未来5年出口翻一番的目标,将会继续对中国施压。
加之美元贬值,2010年9月份以来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急剧上涨。李向阳预测,2011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将继续保持高位上涨态势。
他指出,虽然美元汇率走弱是推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直接因素,但全球流动性过剩才是支撑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基础,加之新兴市场经济体的率先复苏对大宗商品价格构成了强大需求,使得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
与此同时,李向阳强调,后危机时代,我国经济还将面临更多的压力。不乏包括以下几种:第一,全球再平衡的压力。作为再平衡的一方,美国已经率先调整。当前美国居民私人储蓄率已经由金融危机前的2%上升至6%,这意味着未来美国的消费需求增长缓慢,由此导致全球经济再平衡的另一方亚洲经济体压力加大。第二,全球经济面临低速增长的压力。金融危机前十年,全球经济基本保持5%的高增长。据国际组织预测,由于金融监管加强级及产业结构调整,未来5~7年全球经济将保持中低速增长。第三,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压力。当前世界各国正紧锣密鼓制定全球气候变化规则,这对中国未来经济增长模式将产生深远影响。